1-9月,国家电投超预算进度9.44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目标200亿元的85.01%。
建立一揽子员工专项激励配套措施,对一线生产员工发现消除危急、重大缺陷、参与的急难险重生产任务给予嘉奖,对各类创新创效及特殊贡献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兼顾体现员工个人贡献多、回报多、干的好、报酬多。加大绩效工资与岗位价值、工作业绩挂钩力度,梳理优化岗位岗级,生产岗位高于同层级服务岗位2岗,班组长等关键岗位高于同班组一般员工2-5岗,本部重点岗位高于一般管理人员岗位,良好的体现了岗位价值。
差异化设置经营难度系数并用于各级组织的薪酬兑现。对于变电运维具备承担规定检修项目工作能力的一岗多能人员绩效系数增加0.1,鼓励员工多专业发展。2018年11月25日,甘肃主电网资产设备属地化改革全面完成,71座变电站、240条220千伏及以上线路、1384台(套)输变电运检装备、218台车辆及1400余名员工顺利分流划转至属地供电公司、送变电公司。在变电运维中心成立750千伏集控站、兰州运维班,主动适应监控权下放后设备主人制的体现;成立信息通信中心,顺应公司专业布局的发展刚需。十三五期间,检修公司持续打通行政职务、职员职级、专家人才三条通道,充分结合个人特点,给予优秀年轻业务骨干、突出贡献员工和技能专家敞开职业发展通道,持续完善多元并行的网络化职业发展路径,让更多生产一线优秀员工看到希望,给更多优秀员工指明努力方向,激发全员学习成长动力,形成各层级岗位人员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至此,检修公司成为主要负责直流、750千伏变电站核心资产运维的专业化公司,向着做精、做优的方向发展。十三五期间,国网甘肃检修公司作为省公司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顺利圆满完成两个阶段各项改革任务,将人力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石油、天然气是国际能源市场主要产品,多年以来其供应安全问题都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受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对系统日益显著的影响,能源政策制定者和系统规划者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灵活运行能力。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能够释放更多的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与过去靠资源消耗的模式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动力转换。世界银行预估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000-6000万人,各国失业率也创下了1980年以后的新高,社会的不稳定性在持续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规模将缩减5%左右。
李想表示:今年经济出现负增长,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也表现在就业方面。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同比下降8%。
徐嘉忆表示:全球疫情持续对世界经济、公共卫生产生冲击,世界各国无一幸免。国际货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能源投资可能会降低20%,达到本世纪以来最低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尽管大多数措施将优先考虑医疗保健和对失业者的直接支持,但约有30%的刺激政策将作用于环保相关的领域。
我国对于新冠疫情的发展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新冠疫情还远未得到控制。在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中国能源网协办的《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龙上,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想,与创绿研究院顾问徐嘉忆共同对新征程展望新冠疫情挑战依存进行了探讨。从产业上来看,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经济受挫严重。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绿色复苏方案框架不明确,政策边界不清,整体看还没有把绿色复苏完全纳入我国经济复苏计划中。系统能否在高比例波动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灵活运行,是电力系统转型的核心,也是确保现代电力系统安全问题性的核心。
五是技术创新正在持续积聚力量。针对十四五规划,中国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经验。
徐嘉忆表示:国际上绿色复苏计划的名录繁多,但共同点主要总结为三点:增加绿色投资、推进绿色就业、投资绿色产业和项目。杨雷强调:对于国内大循环,我们需要关注另一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三是政府层面更加支持清洁能源。受疫情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在内,大约损失3亿个工作岗位。二是现阶段疫情产生的经济危机意味着银行贷款利率将在未来长时间内保持低位,进而将有利于清洁能源项目贷款。转向内需为主的模式,其目的也是为了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避免让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几何?随着天气转冷,欧洲和美国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根据Worldometer网站实时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1月8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5000万例。李想表示:内循环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就已经意识到经济结构的转型,要以重工业、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向轻工业、高技术和服务业为主的内需模式转变。
世界多家有影响力的机构都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IMF预测中国本年度经济增长1.2%、世行预测中国增长为1.0%、投资银行高盛预测中国增长为3%。徐嘉忆指出:随着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各国政府开始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期尽快重建经济、稳定社会发展。
总体来看,疫情下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领域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光伏发电引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多年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一直在大幅下降,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中成本最低的发电技术四是企业层面积极进行清洁能源转型。
李想指出:疫情之后,世界各国必然都会增加对能源供应安全的考虑,我国也不例外。在经济的复苏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了碳排放问题严峻性,以及绿色发展在未来的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和以电动车、制冷、采暖等行业为代表的终端电气化进程的加速,都使电力供应安全越来越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能源安全问题。徐嘉忆表示:全球疫情持续对世界经济、公共卫生产生冲击,世界各国无一幸免。
三是政府层面更加支持清洁能源。杨雷表示:国际能源署在几周前发布了对世界能源的展望,首先今年的能源总体消费将比去年降低5%左右。
截止今年8月,各国政府已经宣布了11.8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健康、经济和社会危机,是为应对2008-09年经济危机支出的三倍多。需要一个统筹推进的部门,制订一个自下而上的一个综合计划,加强国际合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世界多家有影响力的机构都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IMF预测中国本年度经济增长1.2%、世行预测中国增长为1.0%、投资银行高盛预测中国增长为3%。在各国绿色复苏方案的带动下,2019年有望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年。
针对十四五规划,中国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杨雷强调:对于国内大循环,我们需要关注另一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在过去十年,我国GDP对外依赖度在持续降低,从超过一半到目前的30%左右。总体来看,疫情下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领域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光伏发电引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多年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一直在大幅下降,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中成本最低的发电技术。
转向内需为主的模式,其目的也是为了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避免让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上比其他国家率先取得进展,经济复苏情况相比其他国家要好很多。
尽管大多数措施将优先考虑医疗保健和对失业者的直接支持,但约有30%的刺激政策将作用于环保相关的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规模将缩减5%左右。
就是说我们要摆脱过去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十四五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杨雷表示:国家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光是为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国际风险。
留言0